如果说从临床医学的角度很难或者根本无法看出康复系统的存在,从其他角度却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仅是作为进化的需要,有机体也必须拥有自我修复机制来对抗导致受伤和疾病的力量。作为一个物种,人类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都没有医生在旁,无论是常规医学,还是替代疗法或其他。物种繁衍生息的事实本身就提示我们人体存在康复系统。
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的人相信,他们可以依靠身体内在的康复系统来维护健康和战胜疾病,但是描述这个系统对我来说却并非易事。由于缺乏系统的研究,我们对康复系统的组成部分和运行机制所知甚少,况且人体极度复杂,自我修复能力又是它最复杂的功能之一。我们常常将身心交互作用与康复体验联系在一起,但是却缺乏将虚幻的精神与实实在在的生物体相结合的模式。
从人类到病毒,在所有有机体中,DNA的形式都是相同的,都是一个具有双螺旋结构的超大分子。双螺旋由两条糖分子链互相缠绕而成,中间有“横杠”相连。这些存在于一对对互补的含氮的子单位(核苷酸)之间的“横杠”,它们的特定排列顺序将不同生物的DNA 区分开来。DNA中只有4种核苷酸,它们是组成基因密码的字母,能够拼写出不同的信息“单词”,决定各种生命形态的结构和运行方式。现代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是:DNA通过自我复制,将基因信息由一个细胞传递至另一个细胞,由一代传递至下一代;同时,DNA可以把信息转录进另一种大分子RNA(核糖核酸)中;RNA能够从细胞核中游离出来,将这种信息加以翻译,制造出特殊的蛋白质,进而决定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这三个过程——基因信息的复制、转录和翻译——是生命最基本的过程。这一过程惊人的复杂和危险,因为在很多环节上都可能会出错。
例如,DNA要进行复制或转录,长长的双螺旋结构必须解旋分开,每条链分别做模板形成新的互补的链。在此过程中,DNA很容易受到某种形式的能量(电离辐射和紫外光)和物质(化学诱变剂)的伤害。同时,在新链形成过程中也可能发生错误,比如核苷酸的位置出错。DNA损坏会给有机体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成熟的有机体都进化出了修复DNA的能力,以确保基因信息可以基本无误地代代相传,就连最简单的生命形态也不例外。
所有这些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都由一种特殊的蛋白质——酶——来控制。大量基因密码决定了如何生产酶分子,反过来,酶又对将基因密码变成生物实体的化学反应进行监督。
这就是在大分子层面上可以看出来的康复系统的一些基本活动,它们是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分水岭。这个层面上不存在免疫系统,也没有从大脑传递信息的神经,它处在远低于器官层面的位置。即使我们无法了解 DNA修复的更多细节,我们仍然可以得出下面几条结论:
·康复是生命固有的能力。DNA具有制造修复自身的酶所需的所有信息。
·康复系统持续不断地运行,随时待命。·康复系统具有诊断能力,能够发现损害。
·康复系统能够去除受损的结构并代之以正常的结构。
·康复系统不但具有消除严重伤害的作用(就像大肠杆菌的应急反应机制),而且负责日常的即时修复工作来维持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就像 DNA聚合酶I的检查和修复活动)。
·康复是自发的,是DNA内在产生的一种自然趋势。损伤(例如紫外线照射产生的错误联结)的出现会自动引发修复过程。
现在让我们来到更高一层的结构中。细胞聚合成组织,组织聚合成器官,器官聚合成系统。在组织这一层,康复变得更复杂,但基本特点相同。伤口康复的过程众所周知,因为此类研究颇多,即便如此,很多人还是没能看出它的重大意义。假设小刀割破了你的手指,你首先会感到疼痛,手指会流血,但疼痛很快就会减弱,也正是疼痛让周围神经告诉大脑你受伤了。除非你有凝血问题,否则血会很快止住,凝结成血块,之后会成为一个保护性的硬痂。如果你用心观察,还会注意到伤口周围在24小时内出现的炎症一一微弱但明显的疼痛、红肿和发热。这是一种免疫反应,是由于白细胞赶到这里抵御细菌入侵并清理这里的死细胞和垂死细胞造成的。
第一批占领这一区域的免疫细胞是中性粒细胞,这是一种最普通的白细胞,是身体防御力量中的“步兵”。紧随它们的是巨噬细胞(“大嘴食客"),能够吞噬和消化大量的细胞废物。与免疫活动同时进行的是,伤口边缘的正常表皮(上皮)细胞开始增殖,这些细胞从血凝块边缘的下方冒出来,在中间互相融合,形成一层很薄但连续不断的膜,这将成为新皮肤。接下来,细胞加速增殖,生成一个柔软、粉红的米粒样组织,被称为肉芽组织,它会填满伤口留下的缺损部分。在显微镜下,肉芽组织里全是成纤维细胞,这种细胞能合成蛋白质,为我们的身体添砖加瓦,同时还能够形成新的血管。新血管起初就像是原有血管断口上长出的花蕾或小芽。最终,免疫细胞撤退,新皮肤生长变厚,硬痂再无存在的必要。除非伤口特别深,否则你的手指会跟原来一模一样。
对伤口复原机制进行研究后发现,一种叫做生长因子的化学调节剂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生长因子是细胞生产的非常微小的蛋白质(多肽类),血液中也存在这种因子,它们能够促进或抑制细胞生长。例如,被称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多肽一族不仅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而且可以激活形成新血管的所有必需步骤。表皮生长因子可以通过与细胞膜上一种特定的受体结合来促进细胞分裂,结合发生后它们能以某种方式增加细胞核内DNA和RNA的合成。转化生长因子-a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相结合,能够促进细胞生长;而它的β亲戚转化生长因子-β则具有相反的作用能够抑制大多数细胞的生长。
这些相反因素之间的平衡对于健康和康复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不管从哪个方向对细胞施力,如果没有阻抗力量,其结果都是灾难性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如果没有相应的拮抗力量,就可能导致细胞失去控制地生长,有可能转化成癌症(例如,新血管失去控制的增殖是恶性肿瘤快速发展的常见特点);如果抑制作用缺少阻抗力量,就会阻碍康复,使得伤口无法复原、易受感染,或者造成新的伤害。
因此,在生物组织这个更为复杂的层面上,除了在DNA和细胞膜层面上看到的所有特点外,我们还看到康复系统依存于影响细胞生长增殖的促进因素和抑制因素之间的协调平衡。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平衡似乎还支撑着健康组织的正常活动,而不仅仅是受伤时的康复反应。这再次证明了康复系统除了具有应对受伤和生病的特殊功能外,还负责健康的即时维护。
另一个我们熟知的组织层面上的康复例子是对简单骨折的修复。康复系统对此非常在行,一旦修复工作完成,就连放射科医生都无法说清骨折的具体部位。骨折初期的康复步骤与我们刚才看过的大致相同:血块充满并包裹断裂的部位,将其封闭,为成纤维细胞和新血管的生长提供一个大致的框架,然后,血块变成一团叫作软骨痂的组织。接下去,康复系统采取了与修复表面伤口不同的方法:骨折发生一周后,新的软骨和骨骼开始在软骨痂里出现,并最终形成一个大纺锤状的临时骨痂,非常有效地充当了断骨的夹板;两三周后,这块夹板就会长到最大,然后随着骨骼结构的增强而不断变结实。
新骨骼的形成也蕴含了两种相对的力量,由生长因子与一些被称为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特殊细胞共同调节。成骨细胞建造骨骼,而破骨细胞分解骨骼,这两种力量的此消彼长由肌肉及骨骼承受的压力决定。假定骨骼的断裂面很整齐,那么康复完成后,重建工作通常相当完美。
骨外科医生兼研究者罗伯特·贝克尔花了数年时间证明,损伤产生的微弱电流会导致骨折边缘的细胞分化,也就是从成熟的细胞退回到原始细胞,而原始细胞具有强大的生长和再生能力。这些原始细胞重新得到成熟细胞已经失去的潜能,与胚胎细胞具有同样的能力,能够重新分化成制造全新骨骼所需的各种细胞。
蝾螈的断肢再生能力与人类的骨骼康复能力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同样需要依靠微弱电流使细胞去分化,然后再分化成再造新腿所需的各种成分。他的结论就是,理论上人类应该也拥有与蝾螈相同的能力,也就是说,人类拥有去分化所需的全部电路系统和设备,关键是如何打开正确的开关来激活这一过程。
再生已失去或受损的结构,这种到目前为止我们在3个层面上都能看到的康复能力,实际上对某些组织来说是家常便饭,特别是那些处于表面位置,经常受到刺激的部位。例如,身体的表层皮肤不停地脱落,新皮肤不断地生长出来;肠道的整个表层每天都蜕换一次。这是一种非凡的再生本领。
更引人注目的是肝脏——人体最大、最活跃的器官——的组织再生能力。你可以切掉大部分肝脏组织,最高可达80%,剩下的部分只要是健康的,就可以在几个小时内重建失去的部分。部分肝脏细胞受到肝炎病毒或化学毒素的破坏后,类似的结构和功能重建也会发生。
其他器官似乎不能再生。例如,心脏病发作引发的供血不足会造成心肌坏死,这部分心肌康复的形式是形成一个纤维状硬痂,原来的肌肉组织却不能再生;大脑里的神经元也不能再生。心肌细胞和神经细胞具有特殊的功能,分化得太专业,以至于它们似乎丧失了重新生长的能力。然而,在这些重要的细胞里也可能存在启动细胞核内DNA正确排序的开关,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而已。如果科学开始关注康复系统,找出并弄明白它的运行机制一控制细胞生长分化的电子和化学机制,医生在将来的某一天就可能让受损的心脏、大脑和脊椎再生,那时,一个以康复为导向的医学。
有一次,我作为校报编辑采访了一位河流专家,那是在关注生态环境变得时髦之前的事。他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但听起来非常正确,而且与我的经验相吻合。他告诉我,河流在某些方面与有机体相似,也有很多保持自身健康的机制。你可以向一条河里倾倒污染物,在某个节点之下,它可以自行排毒并保持健康。例如,河中的激流可以将水与氧气混合成一种强力的清洁剂和杀菌剂,太阳发出的紫外线可以杀菌,河中生长的许多植物,包括藻类和更大些的植物,都可以消除水中的污染物。可是,如果你继续倾倒污染物,超出了这个节点,天然的清洁机制将不堪重负直至瘫痪,植物和有益微生物死去,流动的模式发生改变,这条河就会生病。
为了在采访后写一篇相关的报道,我不停地记笔记,可是后来听到的话如此吸引我,我不由得停下了笔。那个专家继续说,看上去已经污染到无可救药的河流实际上还有救,只要你停止倾倒有害物质,最终污染程度会降至一个点,在这个点上,天然的康复机制将重新发挥作用:水中氧气增加,阳光可以穿透到达更深的地方,有益的微生物重新出现,河流将再次变得清洁。
为什么动脉系统不能有相同的作为呢?事实上,现在我们有清楚的证据表明动脉硬化可以逆转,只要你不再往身体里运送导致动脉硬化形成的物质,不再从心理上阻碍康复系统的工作(例如生气或者从情感上孤立自己)。我们还不清楚在这里起作用的康复机制,但是我们已经观察到,那些按计划极大地降低了血清胆固醇含量,并且学会用不同方式处理压力和情感问题的病人,冠状动脉硬化的情况都有所好转,血流量相应增加。而且,身体对改变生活方式的反应非常迅速,运用复杂的心脏灌注(类似铊扫描),医生可以监测到,某些病人改变生活方式不足一个月,冠状动脉里的血流量就增加了。
在许多患其他疾病的病人身上,只要他们放弃增加患病机会的生活方式,转向有益于自然康复的生活方式,我同样看到了迅速而惊人的反应。我不是医学研究者,而是执业医生,研究者和执业者有着迥然不同的观点和目标,执业者主要关心的是让健康的人保持健康,让生病的人恢复健康,并不那么关注人们为什么会康复。不过,我相信,医学尚未发现某个机制并不代表这个机制不存在。只要研究人员开始寻找,那么生物组织复杂层面上的康复机制就一定会浮出水面。
我想至少应该粗略地看看康复系统在心理领域的运行情况才能结束关于它的讨论。观察心理创伤的康复过程很有趣,就拿悲伤做例子。为失去而感到悲伤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体验,而且不管是失去宠物,失去工作,失去恋人,失去配偶还是失去孩子,悲伤的本质都一样。每种失去都能引发相似的悲伤,每种死亡都让我们想到自己的死亡。然而,悲伤的形式因人而异,且与每种失去的性质和象征意义有关。悲伤像是一件要我们完成的工作,是一个尝试接受失去并在新环境下达到新的情感平衡的过程。悲伤本身就是一种康复。
——摘自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安德鲁·韦尔的著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三益的信念:益己益家益众生。 在一个高度竞争性的世界里,我们的基因生存下来……成功基因的一个突出特性就是......
俞益武,教授,九三学社社员,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人。担任中国功能医学研究院杭州分院院长、杭州市健康促进协会......
三益是这个词是想给人予健康“启蒙”。 未曾想过,我走上健康专业人士之路。我这个人,有点小想象,但从来就没......
三益康养医学顾问 分子生物学博士 美国伊利诺大学原医学院教授美国自然医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功能医学医生集......
三益康养健康管理顾问 国家863项目评审专家组专家中国健康管理协会理事苏省健康管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江......
三益温泉康养顾问 箱根集团 董事长亚太(重庆)温泉与气候养生旅游研究院 院长中国旅游协会温泉旅游分会 副会......